【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来源 : 机关党委作者 : 木其尔发布时间 : 2023-06-07 08:28:00
结合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工作,即日起,鄂尔多斯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微信公众号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知应会”专栏,引导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落实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任务,奋力开创鄂尔多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
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
近年来,各地结合实际,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目的,以城市社区为着力点,以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日常环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创造社会条件。比如,一些地方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尊重意愿”的原则,在商品房出售、公共租赁住房配置、二手房租赁、易地扶贫搬迁等方面,通过给予一定购房货币补贴、契税补贴、物业费暖气费补贴以及落户、教育、社保、就业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推动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互嵌式居住只是第一步,物理距离近了,不代表心理距离近了。“相互嵌入”不是简单的杂居和混居,而是要让各民族在生活上相互帮助、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相互借鉴、习俗上相互尊重、情感上相互亲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加快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目标,就是要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等途径,使“互嵌式社区”进一步深化为“互嵌式社会”,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才能建设好、发展好、维护好中华民族共同体。
实现各民族的全方位嵌入,要加强顶层设计,从一开始就要引导好,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在空间上,要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社区(村)为基础单元,引导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生活,特别是对进城务工经商、学习生活的少数民族群众,不宜再搞分区聚居,否则这个民族一块、那个民族一伙,久而久之不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文化上,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交融创新,鼓励各族群众通过传统节庆等活动开展互动交流,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经济上,完善有利于少数民族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相关政策,支持各族群众联合创业、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着力改善少数民族人口职业结构,积极打造共建共享共治的就业创业环境,既要鼓励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中东部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又要鼓励支持内地企业到边疆地区、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开发建设。在社会上,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促进各民族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防止民族分层结构与社会分层结构、从业结构高度重合,坚决防止在社会生活中基于民族身份设置区隔,坚决反对针对任何民族的歧视性做法。在心理上,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实现各民族全方位嵌入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配套改革,涉及人口流动、收入分配等体制机制完善,涉及未来城市空间布局、国家发展格局的调整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个过程要符合客观规律,保持历史耐心,充分考虑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制定,注重整体推进,形成整体效能,为各族群众在各领域各层次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各民族群众同村寨共小组、同社区共单元、同学校共班级、同机关共单位、同车间共班组、同时代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