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发展现代煤化工是推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围绕成长性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和改革开放先行区建设,大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依托资源优势,加快煤炭资源精深加工转化,重点把发展清洁能源和煤化工产业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和主要突破口。鄂尔多斯市作为国家四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也是国内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目前已初步构筑了煤制油气、煤制甲醇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基新材料等多条产业链,形成现代煤化工产能1925万吨,其中煤制油262万吨、煤制甲醇700万吨、煤制气14亿立方米/105万吨、煤制尿素411万吨、煤制烯烃140万吨、煤制乙二醇118万吨、煤制稳定轻烃34万吨、甲醇制烯烃120万吨、甲醇制二甲醚35万吨,全市煤炭就地转化率达22%。
“十四五”期间,鄂尔多斯市将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以化工园区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依托,严控上游产能,加快发展下游延伸加工产业,做好下游“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煤化工产业集群,推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大力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终端应用产品,实施“煤化工+氢”耦合等示范项目,建设现代煤化工近零碳排放项目。到2025年,现代煤化工产能达到2500万吨。
二、存在问题
1.产业短链断链缺链明显。煤炭精深加工不够,产品仍处于初级阶段且较为单一,目前只延伸到甲醇、烯烃、二甲醚等产品,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产品少,基本处于初级原料生产环节,上下游及配套产业发展滞后,受外部市场和政策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差。
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鄂尔多斯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525户,仅有国家、自治区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1户,占比很小。经过20多年发展,全市经济总量上来了,但是软实力,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制约了现代煤代工产业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这与全市高校资源不丰富、科研机构较少、企业研发能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同时也与我们注重引商、对引智重视不够有关,在引导市内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与发达地区合作共建研发机构方面还需加强。
3.良好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从对外开放竞争角度看,鄂尔多斯与周边城市虽然建立了协同发展模式,例如正在着力打造的呼包鄂榆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等,但是由于受到行政区划、资源禀赋条件、地区利益等因素影响,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目标相似、产业结构雷同等现象依然比较明显。
三、政策建议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围绕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等现代煤化工产业出台相关税收减免、能耗单列等政策措施,以及鼓励开发下游高端精细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的扶持政策,为现代煤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强化高等院校与化工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开展协同育人,夯实产业人才基础。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研究机构等创新载体,支持引进和聚集绿色化工高端创新人才团队,为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3.建议国家层面研究中国能源“金三角”区域协同发展路径,统筹创建“和而不同”的鄂尔多斯、榆林、宁东三大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并分别以三大示范区为圆心,散点涟漪式扩大,形成圈层效应,合力打造多元、完整而稳固的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构建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