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机关、沉下身子,理清对象、按需帮扶,兴办实事、转变作风……在今年的“三到服务”活动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广大党员干部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深入贫困嘎查村包村联户,和贫困群众结穷亲,为基层百姓办实事。
按“需”帮扶,解燃眉之急
此次市经信委包扶的阿尔巴斯苏木阿如布拉格嘎查、陶利嘎查、布隆嘎查地处水草丰美的草原,具有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先天条件,但是苏木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当地发展的短板,严重制约农牧民发家致富。
“从当地最‘需’急于解决的问题出发,才能把帮扶工作做到实处。”这是帮扶干部的一致共识。为深入了解帮扶苏木的需要,市经信委帮扶干部先后十余次到帮扶嘎查,与干部沟通,到农户家听意见,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集思广益,共同协商,最终确定了帮扶苏木的一个总体思路:逐步改善畜牧业基础条件,发挥潜在优势,做大做好做强主导产业,扶弱促智,不断提高农牧民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
针对农牧民缺乏生产物资的问题,积极结对企业帮扶,协调鄂尔多斯联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偿捐助阿尔巴斯苏木100吨尿素,价值人民币约23万元;针对群众反映的吃水困难的问题,市经信委为苏木出资3万元打井3眼,同时筹集20万元为农牧民修建输水管道,以解决当地农牧民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针对牧区农牧民居住环境差棚圈年久失修的问题,市经信委筹集9万元为阿尔巴斯苏木的农牧民改造危房3户、棚圈修整6处,并争取科技扶贫项目20万元用于苏木经济的发展。针对党员活动、村务活动和文体活动阵地建设方面的问题,市经信委筹集10万元用于阵地建设的投入,遂步消灭“三无”现象……
构“远”规划,助长远发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市经信委在“三到”活动开展过程中,在解决当务之急的同时也着眼长远,让为民服务、解决难题如源头活水,汩汩而出。
为将“三到”活动深入开展,市经信委制定下发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三到”服务建立联系服务群众扶贫包联工作方案的通知》,制定了5年帮扶规划目标。包户干部要做好贫困户的帮扶工作,一包5年,一包到底。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要经常深入结对帮扶点,详细了解了基层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嘎查发展制约因素。每个工作组一年深入帮扶点不得低于10次,持续不懈的对阿如布拉格嘎查、陶利嘎查、布隆嘎查进行帮扶。同时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切实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
制定帮扶机制,让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帮扶方式以物质资金、项目支持、技能培训等。处级干部对口帮扶2户困难群众,每年到包扶点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7天,每位每年资助贫困户金额不得低于3000元;各科室、二级单位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每年到包扶点开展帮扶工作不少于10天,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金额不得低于3000元,其他学生不得低于2000元。每年以单位名义资助每个嘎查一户重病大病困难户资助金额不得低于1万。下派蹲点“第一书记”要常驻包扶嘎查村开展帮扶工作,当好市经信委的联络员和办事员,及时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
为使帮扶苏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帮扶人员彻底脱贫致富。市经信委进一步开拓帮扶方式。对有能力、有创业愿望的农牧民,帮助他们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积极联系全市工业企业,着力解决帮扶地区水、电、路、讯等生产生活中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组织帮扶地区贫困毕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为新近毕业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在帮扶过程中,帮扶干部建立民情日志,记录群众所需、所盼,将各自的姓名、电话号码、所在单位及职务制作成包户联系卡,发给所包扶的贫困户。他们深入田间地头、牧民家中,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与群众交流,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市经信委“三到”服务活动犹如一股暖流滋润着被帮扶地区的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