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是非法分子欺骗群众、从事非法集资活动的重要手段。对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有利于净化市场环境,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活动的发生及蔓延。为此,我委高度重视,根据《鄂尔多斯市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的通知》(鄂处非办发〔2016〕4号)要求,制定并印发了《鄂尔多斯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开展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排查内容及工作要求,要求各电信企业制定具体活动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指定联络员,全力清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各电信企业通力配合,迅速投入到了涉嫌非法集资广告资讯信息排查清理活动中。 (一)加强预防措施,落实源头治理。
1.优化“白名单+科学封堵”机制,进一步提升名单分级准确性;继续完善骚扰电话治理工作机制,加大语音群呼、响一声等骚扰电话治理力度,持续巩固不良信息治理效果。
2.调出当月话务量为零的用户,设为疑似垃圾短信的潜在发送者,对其进行短信量的排查,在排查的过程中,若有发送量大的用户,构成垃圾短信的形式,对其发送的号码进行查看,如发送的号码为不同的号码,对其进行短信功能的关闭,然后查出本用户的详细信息,包含个人资料、套餐名称和发展片区。
3.个人用户发送短信超过100条/小时,500条/天,自动锁定此号码发送短信权限,次日解锁。如内容包含敏感字,例如:集资、融资等字眼,发送内容系统自动频闭,且锁定此号码发送短信权限。
(二)加强宣传力度,提高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防范通讯信息诈骗知识宣传,通过官方微信、微博账号及各营业厅LED电子屏等渠道持续发布警示内容,在官方微信上,发布“防骗秘籍”等系列警示文章,在实体渠道内张贴宣传海报,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三)规范行业秩序,严厉打击电信诈骗
1.认真贯彻落实工信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专项行动”、《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文件要求,整顿规范重点电信业务经营秩序,严格规范语音专线、“一号通”、“400”业务,加强实名制落实,严管社会营销渠道。建立必要的网内技术监测手段,对发现的虚假改号呼叫的诈骗电话,固定证据后进行技术拦截,加强协同配合,建立健全网间虚假号码呼叫的联动处置机制。
2.规范实名制登记流程,加强监控。要求社会渠道严格按照实名制工作进行入网,停止手工录入身份证信息,所有渠道都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实现用户身份信息自动录入系统。利用电子渠道等措施,加快实名制补登记工作落实。通过结合营销资源等措施对非实名制客户下发短信提醒,借助微信实名制补登记,利用办理新业务、更换移动电话卡、话费积分奖励等方式,积极主动引导未实名老用户补登记。
3.规范自助换卡及营业厅补换卡、过户等重点业务流程。一是“两不一快”自助换卡要严格实行本机本卡发起换卡申请和本机本卡最终短信确认换卡登网,暂停短信外其他申请渠道;短信提醒要清晰提示相关操作及验证码对应的具体业务并做好风险提醒;二是营业厅补换卡业务要严格执行“身份证+客户密码(动态验证码)”双验证,非实名用户须先进行实名登记,对于吉祥号码,必须保证营业员和值班经理双人临台;补卡必须限于自有营业厅办理,有条件的厅台应进行人像采集,换卡除自营厅外,对于需要开放办理权限的社会渠道,应限于资质、信用等级高的渠道并对其加强监督管理。
4.严格管控各单位送来的公益短信群发,严格审核群发内容。从2015年7月初,依照内蒙共通信管理局文件要求,严格管控短信群发平台,对各单位送来的公益短信群发内容进行严格审核。
5.对于垃圾短信号码、被举报号码或网外短信费用占比超50%号码的开户部门或代理商进行考核,该部分号码不算放号任务,扣罚该部分号码当月产生的收入,还将扣除该部分号码的佣金及营销成本补贴。从政策上引导代理商,严格把控入网关,不发展疑似垃圾短信用户。
6.全面清查梳理自营网站,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做好网站的备案工作,备案信息保证详实、准确,并实现滚动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网站安全防护责任机制,定期做好网站的漏洞扫描、基线检查、权限配置核查、渗透测试、风险评估等网络安全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发动群众举报,有效遏制信息蔓延
畅通举报通道,完善受理流程,设立通讯信息诈骗举报专区,及时对举报投诉予以有效处理和反馈,自觉接受用户监督。强化诈骗电话监控,提升诈骗电话监控拦截效果,不断完善管控手段、优化治理流程、强化策略运营,进一步深入开展语音群呼骚扰电话的全市集中治理。对我市群众多次举报或手机安全软件发出预警的疑似诈骗电话主动封堵拦截。
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从源头对非法集资等非法信息进行了全面清除,提升了广大市民防骗意识。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非法集资危害性的宣传和排查力度,增强企业风险防范意识,引导群众自觉远离非法集资,杜绝非法集资行为发生。